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胜利闭幕,擘画了新征程的宏伟蓝图。北京成品人和一品二品的区别党外人士反响热烈,纷纷表示,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立足于双岗建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团结奋斗!
北理工知联会会长,光电学院教授 王涌天: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十五五”时期我国发展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吹响了乘势而上、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号角。作为无党派人士和教育科研工作者,我深受鼓舞,倍感责任重大。我将深刻领会全会精神,聚焦党中央“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部署,坚守科研一线,致力于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积极落实“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的要求,在教学工作中立德树人,为国家培养更多具备家国情怀和专业本领的栋梁之材。
北京市人大代表,国际交流合作处处长 陈端端: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再次强调了“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与“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性。作为一线科研教学工作者和学校外事部门负责人,我深感使命在肩、责任重大。我们必须将科技自立自强的要求落到实处,聚焦前沿科学与关键技术领域,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原始创新,着力培养能够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复合型创新人才。身处国际交流合作前沿,要积极推动更高层次的国际科技合作,深化“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等举措;引入国际先进教育资源,借鉴优秀人才培养模式,推进高质量中外合作办学;积极参与全球科技治理与教育规则制定,增强我国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通过构建“引进来”与“走出去”深度融合的良性机制,切实为构建新发展格局贡献高校应有的智慧与力量。
北京市人大代表,计算机学院副院长 李冬妮: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了“十五五规划”建议,为未来五年中国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全会提出“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应变局、开新局指明了方向。我们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以教为先”,加速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推动教育、科技、人才核心要素精准对接高质量发展需要,将全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智慧和力量。
无党派人士,教务部副部长(主持工作) 肖烜: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聚焦“十五五”时期规划建议,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引。全会提出,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机遇,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要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为推动“双一流”建设绿色高质高速发展指明了方向。教务部将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深化推进“寰宇+”2.0(iSPACE+X 2.0)改革,践行“以教为先”,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以智慧变革全面赋能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着力培养具有“延安根、军工魂、领军人”品格的领军领导人才,为我国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提供有力支撑。
海淀区政协常委,民盟海淀区委副主委、民盟北理工委员会主委,空天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 张景瑞:通过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我深切感受到作为一名高校教师的光荣使命。全会明确提出“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强调“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高校各项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在后续教学与科研中,我将立足讲台,把“新质生产力”“现代化产业体系”等全会作出的重大部署有机融入课程设计,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同时,紧密对接国家战略需求,持续深耕专业领域,积极推动教学、科研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我将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为培养更多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高水平人才贡献力量。
海淀区政协委员,九三学社海淀区委组织部部长、九三学社北理工委员会副主委,珠海校区教务部副部长 王茹: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的《建议》,提出了“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为今后五年的发展做出顶层规划。全会提出,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作为珠海校区工作的一员,更要深入思考并努力实践,如何在中国经济发展活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挥学校人才培养优势、做实企业产教融合、加强港澳高校合作,力争为校区建成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的改革示范区和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先行区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
民革北理工支部主委,机电学院副院长 袁梦琦:“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等一系列国家战略部署,为科研发展指明方向。作为科研一线中青年工作者,深切感受到,“十四五”期间,我国在关键科研领域突破核心技术,国产成果与装备实现“跟跑”到“并跑”的跨越,这正是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力的成效,更是支撑国家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根基。展望“十五五”,我们将践行全会精神,以“科技报国、创新为民”为指引,聚焦新域新质安全领域战略需求,攻坚智能感知预警、轻量化高效装备等核心技术,培育青年科研力量,推动成果落地,服务国家发展,为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农工党北理工支部主委,生命学院副院长 霍毅欣:作为生物科技工作者,在学习了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和“十五五”规划后,深受鼓舞,意识到自己应该对标国家战略,主动将自己的研究领域服务于国家急需和前沿方向(如生物制造、生物碳汇、生物育种等),从而将个人事业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同时注重与信息等学科的交叉融合,催生新的增长点,并推动成果转化,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最后,不仅要懂技术,还要学习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产业政策和伦理指南,使自己的科研工作始终在正确的轨道上行进。
致公党北理工支部主委,物理学院副教授 郭伟: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和致公党党员,我认真学习了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受鼓舞。全会擘画了“十五五”蓝图,提出了“六个坚持”,把教育、科技、人才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我将把全会精神融入到教学科研中,以加强原始创新为着力点,为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坚实支撑。
九三学社北理工委员会主委,材料学院教授 钟海政:通过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我对“十五五”时期的规划有了清晰的理解。特别是全会强调的“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的战略规划,令我深感使命在肩。作为一名科研教育工作者,同时也是一名九三学社社员,我会坚定践行立足本职、双岗建功的信心与决心:一方面,要聚焦前沿科技,力争在量子点AR显示等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实现原创突破,推动量子点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另一方面,要自觉肩负起为党和国家培养创新人才的时代责任,将科研实践与育人过程紧密结合,在攻关中培养人,在创新中锻造人,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输送更多高素质的青年后备力量。
农工党北理工支部委员,化学与化工学院教师 史大昕: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于2025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胜利召开。这次大会准确把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所处历史方位,深入分析我国当前面临的复杂发展环境,对未来五年国家发展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全会公报中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等政策,充分彰显党和国家对推动科技创新和发展科学技术的重视,为高校、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做事干事的新机遇。通过对大会公报的学习,我决心认真履行自身职责,在减碳降碳、新能源领域中,继续深入研究,发挥自身所学,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氢能利用技术,将自己的教学、科研工作汇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中国之路的北理工力量。